修养论相关论文
宋翼弼是16世纪朝鲜朝性理学鼎盛时期的名儒之一。他对性理学、礼学造诣颇深,他的性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。宋翼弼的性理学思想......
王艮是宋明理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物,同时也是儒学研究,心学研究中承上启下的人物。过去的研究中,对于王艮的研究有所不足,从其本......
王船山君子人格思想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,涉及了船山思想中本体论、人性论和修养论等多个方面。面对明末清初天崩地解、家国动......
西崖柳成龙(1542-1607)是朝鲜朝杰出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。他既是退溪李混的门人,又是西崖学派的创始人。柳成龙对朝鲜朝学术史上的最......
当代新道家学说的构建,既应当继承发扬传统道家的思想,又应当回应工业文明发展所造成的人性扭曲问题。可以从“道”论、人性论、伦......
本文基于“郭店楚简”等20世纪末年问世的新出土文献带来的新知见,探讨孟子性善论形成过程的一系列论考之中探讨《五行》思想的部......
中国文化最大特点,就是浓厚的泛道德主义色彩,所谓“尽善尽美”道尽此中秘密。中国人抱着善意、融洽、欣赏的态度与万物相处,甚至把自......
本文通过对“格物致知”这一是中国哲学史上重要哲学概念的阐释,采用历史的比较的方法对朱熹格物致知说展开分析。自《礼记》中《......
庄子与叔本华是中西文化里极具代表性的人物。二者的思想都关注人的生存问题,都以人的最后自由为其哲学目标,为了达到这种自由无碍的......
“静”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和思想,无论儒家还是道家,都对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,形成中国古代哲学中独特的“静”......
退溪和栗谷作为同时期两位朝鲜朱子学的代表人物,其修养论都是对朱子学的继承和发展,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,退溪主"敬",从"治心"和"......
《传习录·徐爱录》第五则讲知行合一,是认识论、修养论(更倾向于认识论)中的知行观、知行关系,这里的行不是真正的行为,只是一种思维,属......
儒家思想有源远流长的心性论传统。宋明理学之所以能够将儒学心性论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,与其对于佛教心性本体论的吸取有着密切的......
宋代儒家学者的处世态度是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所以宋代儒学的追求在于“内圣外王”,内达于立心,......
修养论是对人性与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,并从中提出培养理想人格的方法的理论。修养论受到古代儒家的重视。早在先秦时期......
通过对《孟子》的深入解读,发现孟子的德育思想主要包括"性善论""决定论"和"修养论"三个方面的内容。分析指出"性善论"是孟子德育思想的逻......
儒家思想博大精深,内容丰富多彩,尤其是“儒家三论”,即“人性论”、“修养论”、“人伦论”,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,它彰显儒家人格......
《淮南子》的修养论在形养、气养、神养三位一体的基础上,强调神养的统领作用。《淮南子》尊生贵生的生命观告诉我们慎用公共权力,......
扬雄强调个体的自修自觉,其修养论讲求尚智、修德、立志、求真、渐进,追求儒家修身进德的仁者艺术境界,强调内外双修,坚持明哲保身,对后......
荀子与佛教如来藏思想分别建构了各具特色的人生修养论.关于修养论的人性论基础,一般 认为,荀子主张性恶论,如来藏之“佛性论”为......
陈献章和惠能是不同时代、不同流派的岭南思想家,两者之间的哲学思想有区别也有太多的相似性。就区别而言,主要体现为对终极价值认同......
周敦颐思想中或多或少地渗透进了佛教禅宗和道家思想。通过对周敦颐和慧能"识心见性"与"思"、"顿悟成佛"与"诚即圣"、"出没即离两......
摘 要:现象学的背景和分析,可以使我们更接近中国传统智慧的轮廓。现象学给予我们这样一个知识背景:直观是知识的奠基。直观必须在一......
东方美学的重点在于实践,即人格形成和社会教化.该论文主要考察韩国代表学者李滉思想中的实践美学理念.他在吸收朱子美学理念的同......
吕祖谦重视对道德性命的探讨.他以"理"与"心"为其最高的本体范畴,力图将"天理"与"人心"融为一体,并在人性论与道德修养论方面提出......
俞琰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易学家和杰出的道教学者。其学以《易》为本,他“首读朱子《本义》,次读《程传》”,后又获道教异人传授,于《参同......
中国传统修养论的实质是实现人际和谐。这种人际和谐是以道德自律作为修身的途径,以实现自身和谐为基础的。高校德育的终极目标即......
刘克庄是江湖诗人,他却有着较为系统的理学思想。刘克庄认为事物之上存在一个天理,它就是世界的本原。天理构成理学本体论的核心,......
元初大儒刘因,一生倾慕周敦颐,其作《太极图后记》,力辩《太极图》源流,批驳诸多不实之词,并完善朱熹的结论,明确提出会通《太极图......
宋儒在其修养论的建构中吸收了道家及道教的思想资源。周敦颐《太极图说》就依循道家老子"致虚守静"的思想,建立了从宇宙论到修养......
境界说是《人间词话》的核心,与意境论密切相关,王国维还提出了诗人修养论。在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的《代序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:“他认......
尽管禅宗作为宗教也是一种神学世界观,可是它在本体论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建树,其“万法尽在自性”的本体论命题的表述,所采用的完全......
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——回 日E回。”。回祖 一回“。回干 肉果幻中 N_。NH lP7-ewwe--一”$ MN。W;- __._——————》 砧叫]们......
三位一体性是中国传统哲学概念的明显特征 ,也是其高明之处。本文以《中庸》之“中”为个案 ,具体分析了三位一体性的涵义。子思所......
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不同于西方哲学范畴和印度哲学范畴。中国哲学范畴的基本特征是本体论、认识论、修养论的“三位一体”性 ,即中国......
通过文献资料法,试图以老子《道德经》中的“道”为基础,阐述跆拳道修养论。老子《道德经》中所谓的“道”,具有“自然无为”“不......
宋元时期的文章学,特别是元代文章学家陈绎曾的作家修养论,涉及养元气、养心立志、养题气、养力(读书、历世)等诸多重大问题,内容相当丰......